「風水」與「地理」有相當程度的同義性,兩者所指涉的內容也有很大的重疊,事實上,風水觀念相當程度地代表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地理觀念,主要係指有關於地景的認知、建構與處理的態度。換句話說,吾人可將風水視之為中國人的「環境觀念架構」,中國人透過風水來觀察地景、分析地景,甚至營造地景, 有其一定的原則與規範。基本上,風水所要處理的地景元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山脈(又稱龍脈)。所謂的「山、醫、命、相、卜」,「山」常被看成是風水術的代稱。風水理論的「山」,在堪輿家的眼中,形成一個互相連繫的網路。這個網路其實就像一個家族的系譜,由最早的祖先向下繁衍,形成了一個樹狀的脈絡。

 

所 謂「脈絡」,是指重要的風水地點都會有「主山」(又稱坐山、父母山),而主山可以由山脈的連接,找到發源的少祖山,少祖山再循著山脈可上溯找到太祖山。換 言之,任何一個風水地理都會有父母祖宗。這種觀點顯示了傳統風水「地理即人道」的基本理念,將自然地理類比成社會上人倫的關係;更具體的說,是以人文社會 秩序去解讀自然地理的現象。認為地理是不能和天道與人事分開的,必須透過「人道」的角度去看地理。现今社会為了发展毫无顧忌的挖山取土,幾乎剷平了山頭,當地人認為破壞了「地理風水」,甚至有挖斷「龍脈」之說,主要係從風水觀念的脈絡性(即人倫的秩序性)來立論的,不能純 視為迷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風水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面對環境及生存經驗所發展出來的一套趨吉避凶的居住法則,基本上是特有的一種生活態度,或是文化理念, 更確切的說,是中國人特有的價值體系。由於這種特有的價值體系,主要係針對生存環境而來,自然對環境的利用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風水主要的精神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即上述人道與天道合一的衍伸。進一步分析,風水的術語雖沒有「生態」一詞,但其概念卻已包含 「生態」的涵義。通覽有關風水的書籍,不難發現,「風水」實質上是對影響地球生物圈最為重要的「風」,和水圈中「水」的作用,兩者相互整合運作的概括說 明。其中風水的「生氣」理論成為中國人審辨、選擇和經營環境的主要指導原則,既反映出維持生命及發展變化的環境系統意義,也表現出「生生不息」、「生機盎 然」的事實現象。「龍脈」是生氣運行的軌跡,龍脈若被挖斷了,生氣必然消散,自然影響生態與生存環境。好的風水就是好的墓葬與好的居住環境即是找到一個適於安葬與適於安居的自然地形, 而不是漫無章法的去大力改變自然,否則會招致禍患無窮的。其實,就筆者研究風水的心得,中國人風水觀念的形成,可以說多是古人防範自然環境人為或天然災害 的經驗之累積。

风水问题和答案